本文原帖来自bluebono @hi-pda Discovery 版, 加上其他跟贴, 简单编辑而成。
————–
亨德尔最著名的作品除了让国王起立的 《哈里路亚》以外,大概就是咏叹调《绿树成荫》了个人觉得感情演绎很充分的是电影《绝代妖姬》(汗,其实应该是《法里内利》,国内盗版为了搞噱头才有前面的名字)中的片段,模仿阉人歌手的声音。而法里内 利本身就是中世纪最最出名的阉人歌手。
巴赫:教主,无与伦比的教主,所有的音乐家都从他的作品里面吸取营养,他就是宇宙,我无法理智的觉得他哪些作品好,而是觉得他所有的都无与伦比。巴赫的作品在开始的时候是会给人距离感。想听他单纯的东西就听听他的钢琴小品,最出名的就是那首MINUET,小步舞曲。平均律第一首的前奏曲也具备了平直与平均的双重内涵
德沃夏克:屠夫的儿子,最喜欢的东西是火车,呵呵。念故乡确实十分感人,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听到《自新大陆》时被第三乐章第一主题震得一塌糊涂,鸡皮疙瘩一 地。
蒙特威尔第出现了,真好真好,最早的歌剧大作家当然也是最重要 的宗教音乐家之一。
维瓦尔第最出名的就是《四季》小提前协奏曲,以前看穆特拉过,卡拉扬挥的,听到冬季的时候也是激动万分。我觉得<四季>里最来劲的是“夏”,4、6、10都不错。喜欢夏1——杀气腾腾,冬2——仿佛围坐在火炉边,温暖无比。听多了才觉得,古典音乐里面,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想像力和才华还有技巧真是无与伦比啊。从古典主义开始,我感觉反而没有那么惊艳的想像力了。虽然也不 错。
音乐这种东西,真的是一心一世界。听音乐很自我很主观的体验。一些你平常很不喜欢的音乐在有时你会很感动,然后慢慢接受它。当然,跟演绎的水平也是很有关 系的。
我自己之前一直不太喜欢贝多芬,原因忘了 。有一次在北京一个非常有名很挤的公交站挤车时候,深感生活不易,正好到一张合集里的《命运》。我一下子不知为什么热泪盈眶。那节拍好像每一下都重重的敲 在我的命运上(听着悬吧?可是真的是这样)!我就这样第一次完整的不带偏见的听完了《命运》的第一乐章。后来我想,老贝也不是完全招人烦啊。于是随便找来一个《第一小协》听听。很凑巧,是柯岗的。很感动。和听以前那些什么那索斯飞利浦出的版本完全不同!
这是我自周杰伦以后再次认识到,听音乐有偏见虽然不可避免,但如果努力去放弃偏见,能收获更多感动。当然,还是顺其自然了。和禅道差不多,讲究缘分和顿 悟。
普罗科菲耶夫是我私底下最不喜欢的作曲家之一,但却是苏联音乐家中三个最出名的之一,另外一个是肖斯塔科维奇,剩下一个,嘿嘿,有人能猜猜么?另外,注意是苏联音乐家,不是俄罗斯音乐家,所以不包括柴可夫斯基。他是生活最最痛苦的作曲家, 但也是能写出最最美丽动人心扉的作曲家之一。 无数的伤感忧郁的旋律从他心中不停的流淌出来。而对于他的评价与负面的消息一直伤害着他,一直是绝对绝对极其不公平的。曾有国内所谓知名教授讲课,五节课讲瓦格纳一人,一节课将俄罗斯的五人,五人之一就有柴可夫斯基。何其短视与小气.
巴托克,哇。。。十分十分的喜欢,尤其是弦打钢。就是弦乐打击乐钢片琴协奏曲。尤其是第二乐章的多重赋格。其去世前为其妻做的事情让人动容。
科普蓝、格什温、伯恩斯坦,都很出色,伯恩斯坦作为指挥家的名气大于作曲家跟钢琴家。提到美国的作曲家,一定要提巴黎音乐学院的老太太布朗热,可以说是她 造就了美国整整一代的最早出名的作曲家。几乎所有的可以被提到的著名美国作曲家的都跟她学过或者受到她的影响。这个老太后对美国作曲界的贡献功不可没。
从贝多芬,柏辽茨,瓦格纳,到门德尔松,德彪西,最后还是觉得莫扎特最不朽。灵动脱俗,无与伦比。不能否认其他作曲家在音乐史的地位,但是莫扎特是让偶最 轻松,最会心一笑,又最黯然泪下的一位。
音乐确实与人品没什么关系. 最好的例证是瓦格纳. 他是集歌 剧、交响乐、思想家集大成者,却是历史上最道德败坏、虚荣、无耻的诈骗犯、背叛者、利己主义者之一。总之,人类行为中所有最卑劣的品质都可以在他身上得到 深刻体现。极其卑劣!卑劣.
肖邦的练习曲代表着钢琴练习曲的最高成就,技巧与音乐的完美统一,私底下认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这么终结了。24首练习曲24大小调,传统大小调布局所组成的完美世界.
音乐本身是抽象的,这很对。音乐是有功能性作用的,所以音乐本身常常被拿来为某些目的服务。 比如宗教音乐,比如庆典音乐。这类型的音乐十分容易影响人的感受,因为创作者很了解他所运用的技法会激起什么样的音响效果,同样也了解这一的效果带来的听觉感受。但,完全以叙事的方式来概括音乐的内容是不够的,甚至只是其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比如标题音乐的出现,只是创作演变中的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
至于为什么那么多作品被灌上某些名称甚至意境的解释,很简单,为了吸引大众。最出名的例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其实贝多芬完全没有加上这个名字,他当时的想法是带有幻想色彩的奏鸣曲。至于为什么变成月光,很多地方有讲过,不再累述。
出版商觉得这样非常适宜宣传,自然也卖力的将这个传统延续下去。个人觉得最最最无聊的就是把肖邦的练习曲全部加上什么秋风。圣咏,大海之类的名字。完全没有必要。应该说,音乐所激起的感受完全会因个人的感受能力与经历不同而完全不一样,所以将音乐的所谓内容完全叙事化形象化是完全不必要的,就算是标题音乐范畴之内的作品在很多时候也不具有绝对的叙事化特点,不然,需要音乐干什么??总而言之,音乐带来的只是感受与领悟,包括感性与理性上双重的体验。
个人觉得一定要从音乐中说出什么意思来好像是不必要的。很简单,音乐所激起的感受个人有所不同,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做出交流与解释,但更多的时候都只是一种私人体验而已,所以无所谓听不听的懂。是否能听懂这个概念本来就十分模糊,我更倾向于是否能激起感受与思考这个层面的解释. 还有,音乐到底在讲什么,这个也是无法回答的,就算是标题音乐也无法给出具体的文字性的叙述,不然,需要音乐做什么?那些因为某些文学作品所产生的音乐,也不尽然是代表了所有的文学作品产生的内容与叙述。所以,是否能听懂,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喜欢,是否感觉亲近。到底在讲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能带来不同的感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曲发展的历史与作曲家的历史就代表着音乐发展的历史。绘画艺术的历史不也是画家们的历史吗?当然,这只是站在同一角度来看的。 每一个成名作曲家不代表一个迥然不同的流派。作曲家的流派也是很多的,所谓的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这个提法十分不准确,但已通行)其实就代表着风格与流派,许多大师都集中在这些流派之内,莫扎特之所以伟大,因为他是继承了所有古典传统的集大成者。贝多芬的伟大在于他不但继承了古典的传统,更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他是桥梁。而在浪漫主义,印象派,民族乐派等等一系列的喧嚣之后,新古典主义的出现也代表着大师们跨越时代站在了同一风格、价值取向的据点之上。
现代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把群体性取向做为标准,这一点在审美上尤甚。比如IMDB的评分,各式各样的选秀节目等等。一方面,真正优秀的艺术应该是能够打动所有人的艺术,这点我十分认同;但另一方面这样的盲从又让很多人错过了真正优秀的艺术。而事实上这样的矛盾正是古典音乐在当代遭遇的尴尬。如果让一个并不公允的评判标准造成了一件非常有价值东西的消亡,这是非常遗憾的。
而对于你对艺术的功用性,以及音乐的技法的一些论述,我认为,旧事物取代新事物的过程是必然存在的,It clears out the 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 比如繁奢的巴洛克式建筑被简洁包豪斯建筑所取代,这是客观的需要,因为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对这种有限性认识的完善,以及科技的进步等原因,巴洛克式建筑不可能长久的存在。但音乐与建筑等艺术形式不同,它的创作(尤其是古典音乐)并不用从实用性出发,甚至完全不用从实用的角度来考虑。尤其当古典音乐进入浪漫时代以后,它已经完全能够让作曲家自由地表达。
而至于你所说的音乐家脱离普通人生活的问题,我觉得并不用过分担心,我刚才已经说过,真正优秀的艺术能够打动所有人。音乐与文学、绘画不同,它更加纯,一种美学上的纯,这种纯粹关于美的特性使得它能够更容易地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古典音乐则是更纯的音乐,不谙世事的婴儿聆听莫扎特会开心,甚至奶牛听了莫扎特产奶量都会增加。更何况很多音乐家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们的音乐也或多或少蕴含着平凡人生活的困窘,这种困窘古今也没有太大差异吧。但有些人所谓听不懂古典音乐,其实不难理解,他们生来就不听古典音乐,听了半辈子的通俗歌曲所建立起来的音乐审美体系使他们对古典音乐的陌生产生了恐惧。打个比方,你能让一个铁杆Palm友一下子就爱上WM吗,尽管两个系统很难界定孰优孰劣。但一如我前面所说,不要轻易剥夺了自己审美的权利,其实古典音乐不必通俗音乐复杂多少,多多尝试,你会爱上它的。
其实看看现在繁荣的流行音乐产业,你不能否认,里面处处都有古典音乐的影子,更令人欣慰的,大多数当代音乐无一不是建立在巴赫所奠定的西方音乐基础之上,尽管或许简单,有些人认为浅薄,但它们骨子里仍和古典音乐分享着相同的元素。如你所说,古典音乐理论中可以作为基础被传承的应当大力推广,那么应当被推广的应该是大多数现代以前的(基本以1900为界)古典音乐,因为很多不必要以及令人不悦的古典音乐作品都是现代古典音乐(Modern Classical Music)。(其实我一直觉得,现代古典音乐是对古典音乐改革一次失败尝试,随后诞生的流行摇滚则成功地被多数人所接受。以上纯属个人臆想)
对于你的总结,我十二分地认同,同时我也丝毫没有你说的“鄙视流行乐的浅薄”。其实我们要做的正是将原本就不应该被神化的古典音乐拉下神坛,我主张我们的音乐教育(尤其是对青少年的)中,古典音乐应该占有更大的分量,理由前面已经非常清楚了;但同时万万不可否定或贬低通俗音乐的价值,他们的产生及流行有着他的必然性和必须性(比如你说的Black and white等伟大流行音乐作品和你的第7条,他们的一些魅力无法替代),同时,尽管有主流,审美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谁都不必强求。毕竟,我们每个人所乐见的,是一个多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