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历史及四大赛

壹、高尔夫历史

高尔夫球运动早在十五世纪的英国就已相当盛行,然而它 是起源于十二世纪的苏格兰,是以一根弯曲的棍子和用羽毛捆成的橡皮球来玩的一种叫“巴卡尼克”的游戏,在我国古代亦有类似今日高尔夫之「捶丸」游 戏,但实质上仍有多处相异。经历几世纪以后随着科技的进步,不论在球场的设计、建 造、规划、球赛规则制定,及对于球具的开发研究等都做出了无数次的改良与突破,譬如球的规格统一,软硬材质及动数的革新,而球杆头材质也区分为铸造与锻 造,杆身从传统钢杆演变成至今的碳纤、硼,甚至钛金属所制造的。

至于台湾的高尔夫历史,则是于一九一四年日本人在台北 县淡水镇开发了三个球洞的球场,也就是现在「台湾高尔夫俱乐部球场」的前身,距今已有八十余年了,是台湾最古老的首座高尔夫球场。政府迁台后由于致力于经济发展,带动了高尔夫运动人口 快速成长,至今国内已完成球场约六十座,高尔夫运动人口约百万人,而且在各种国际比赛中常有优异表现,运动成绩上亦有相当不错的水准。

在今天高尔夫已经成为一个全民的运动,同时愈来愈多来 自各行各业以及不同年龄的男女老少喜爱这项运动。但入门的第一步总是困难的,不管是球杆的选择、衣服的 搭配;以及如何找教练、去那里练习等,都是一个难题。有打球朋友的初学者容易靠他们一步步进入高尔夫的殿 堂,否则要靠自己摸索,在学习的过程则更为漫长。

在此要建议初学者们,在开始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 好的教练,因为刚刚开始的基本杆往往会决定您一辈子的高尔夫生涯;同时一定要自我要求,因为认真的练习才会有进步。除此之外,高尔夫更是哲理的运动,玩者须要依循自然的 定律,很多球类运动多以单拍、棍或棒及使用单手击球,但高尔夫却是两手结合身体打球,并且配合大自然的变数,所以每次挥杆给予自己无限的挑战与期 许。

标准杆
根据美国高尔夫协会之规定,每一(洞)球道之标准杆之 订定标准如下:

男子标准 – 250码以内 3杆
251~445码 4杆
446~600码 5杆
601码以上 6杆

女子标准 – 210码以内 3杆
211~400码 4杆
401~575码 5杆
576码以上 6杆

每一(洞)球道之距离,为发球台中点至果岭中心之水平 距离,案球道之进行路线计算。通常果岭尚允许杆数为二杆。

贰、四大赛比赛方式

美国名人赛

第一届的名人赛是在1934年开打,迄今已有66年的 历史,其间仅有1943-1945三年未举办,其余的63届皆有冠军产生。

整个名人赛(The Masters) 其实是Bob Jones与Clifford Roberts的共同想法,为的是提供高球界一场年度盛事。然而,两人在比赛比称却有不同的看法,Robert主 张称它为The Masters,Jones则认为它太不客气了,于是称它为Augusta National Invitation Tournament(奥古斯塔国家邀请赛)。也因而,名人赛的前五年名称均为Jones所提的名 号,一直到了1939年Jones才不再坚持,于是比赛名称正式改为现在的The Masters (名人赛)。或许你会问怎么不叫{大师赛}呢?是的,目前是有些境外频道如此称呼它。名人赛是我国行之已久的称呼,而它也确实更合乎其尊贵 地位。

由于Jones本人是当时第一高手,为人谦和且又考虑 到主人身分,因而他本人是倾向于不参赛。但最后仍在大家的劝说下参加,在12次的与赛中,仅在 1934年拿到最好的第13名。尽管名人赛自举办以来各方面都在做修正,仍有些模式是 来自早年的一些决定。其中有,每天18洞的四天比杆赛,而不是曾使用过的第 三天打36洞;去除资格赛;反对在决赛采三人一组;及拒绝让球员与杆弟之外的人下场跟。

第一届名人赛是在1934年的3月22日举行,直到 1940年起,才改在四月份的第一个完整的礼拜举行。而在高尔夫比赛仍未那么普及的年代,它也在意义上代表 着每年球季的正式开始,及年度四大赛的登场。

在整个比赛历史中,Gene Sarazen在1935年于第15洞以4号木杆打出双鹰,进而追平Craig Wood,再又在隔天的36洞延长赛中胜出。在1940年代,由于二次大战之 故,1943-1945年球场关闭,并在其内养火鸡与牛只,以备战争物资。 1958年阿门转角的传统正式出现,紧接着在1960 年,正式比赛前的九洞par 3挑战赛首次登场。 1965-1966年,Jack Nicklaus是首位卫冕成功的球员。 1970代,Jones与Roberts这两位创办 人分别去世。 1986年,Nicklaus以46岁高龄,拿下个人 的第六件绿夹克。 1997年,Tiger Woods以负18杆破了名人赛维持了32年的冠军总杆纪录。 2005年,Tiger Woods拿下个人的第四件绿夹克,平了阿诺帕玛纪录,但差Nicklaus的六件绿夹克纪录两件。

美国公开赛

1895年10月4日,美国高尔夫协会(United States Golf Association)在罗德岛Newport高尔夫乡村俱乐部的9洞球场,举办第一届的美国公开赛。 第一届美国公开赛在当时被视为在同一时间、同一球场所 举办的美国业余赛(US Amateur)之余兴节目。这两项比赛本来是排定在9月份举行,但因为与 Newport当地最大的运动盛事-美国杯快艇赛的比赛时间冲突,所以只好延至10月才举行。 共有10位职业选手与1位业余选手参加这项36洞竞 赛,在一天内刚好绕Newport球场4次。比赛结果出现一位意外的冠军:Horace Rawlins,年仅21岁是一位来自英国的职业选手,刚好是举办球场的助理。 Rawlins使用古塔胶球打出的成绩是91-82, 总杆数173。比赛总奖金为335美元,Rawlins因为夺冠可获 得150美元的奖金。除了奖金外,还附赠一块金牌,而他所属的俱乐部可以保 留公开赛冠军奖杯一年。

在美国公开赛前10年内,它的参赛对象大都为业余选 手,还有自英国移民的多位职业选手。当美国选手开始称霸比赛之后,美国公开赛慢慢演变为一 项世界级的高尔夫比赛。年轻的John J. McDermott在1911年赢得美国公开赛后,成为第一位美国本土选手,他在1912年卫冕成功,连赢两次冠军。

在1913年,美国公开赛始受到众人注目。 20岁的美国业余选手Francis Ouimet在延长赛中击败了当时知名的英国选手Harry Vardon及Ted Ray,震惊了整个高球界。比赛在来自乔治亚州的业余选手Bobby Jones加入后,受欢迎程度提升到另一层次。 Jones在他惊人的高球生涯中,一共赢得4次美国公 开赛冠军,分别1923、1926、1929及1930年。 1922年时比赛开始采售票方式,而也由于涌进过多的 参赛者,1924年开始举办赛前区域资格赛。在1933年,John Goodman成为第5位,同时也是最后一位赢得美国公开赛的业余选手。其他4位分别是Ouimet(1913)、 Jerome D. Travers(1915)、Charles Evans Jr.(1916)和Jones。在每个不同的时期,要成为伟大不朽球员之条件是必须通 过美国公开赛的严苛测试。 Ben Hogan钢铁般的决心让他赢得4场美国公开赛冠军(1948、1950、1951、1953)。 Arnold Palmer在1960年第四回合的绝地大反攻(打出65杆的佳绩),奠定了他冲劲十足的形象。 Jack Nicklaus也是在此写下高球史书上具历史性的一页。就在他成为职业选手的第一年-1962年出师得利,后 来他一共拿下4个美国公开赛冠军。

后来赢得1967、1972及1980年美国公开赛冠 军的Nicklaus,是史上曾拿下4座美国公开赛奖杯的4位选手之一。其他3位选手分别是Willie Anderson(1901、1903、1904、1905)、Jones和Hogan。在1954年,美国公开赛第一次在梯台到果岭之间围上 绳索。这同时也是比赛第一次作全美国电视实况转播。在1977年,ABC Sports电台扩大比赛转播,使观众可在电视上看到最后两回合18洞的实况。在1982年,ESPN有线电台首次转播美国公开赛前 二回合赛况。在1995年,NBC电台开始转播美国公开赛。

美国公开赛比赛方式已更改了好几次。 1898年,美国高协将比赛扩大至72洞,在两天比赛 时间内,一天打36洞。在1926年,比赛方式又改成前两天各打18洞,第三 天打36洞的方式。 1965年则开始采用现今一天打18洞的方式,自那时 起一直沿用至今。

1979年,许胜三成为第一位获邀参加此赛得华人球 员,之后吕西钧、卢建顺都获邀参赛,但都遭淘汰。直到1985年,陈志忠由会外赛打入美国公开赛,他前 三回合都居一路领先姿态,不料在最后一天第五洞果岭边切球出现「连击」,而失去垂手可得的冠军杯,以第2名作收,但成为华人在此赛的最佳成绩者。

1998年时发生一件著名的法案,Casey Martin被法院判定可在美巡赛及NIKE巡回赛中使用高尔夫球车。美国高协不得不遵守法院的判决,让Martin在美国 公开赛中使用球车。由于Martin的天生肌肉萎缩症,使得他的右脚发育 不全,后来他在该年比赛中并列第23名。

英国公开赛

第一届英国公开赛于1860年10月17日在 Prestwick 的12洞球场举行,共比了3回合。这项比赛的主意来自于Eglinton伯爵和 James Fairlie上校,在他们的煽动之下,Prestwick俱乐部会员们捐赠资金,购买一条镶有银扣的奢华红皮带作为奖品。他们在10月初时,广寄邀请函给当时顶尖的俱乐部,请 他们派出球技最棒的3、4个杆弟(第一批职业选手)前来参加这项比赛。结果参赛选手只有8名,最后是Musselburgh 俱乐部的Willie Park以两杆之差击败Tom Morris,冠军的总杆数为174杆。当时的冠军并没有任何奖金,直到Park在1873年 再次赢得冠军后,他获得10块英镑的奖金。虽然在次年这项比赛便对外开放,让全世界的选手前来参 加,但参赛人数还是只有12位,最后是由Morris赢得冠军。直到1872年之前,Morris和他的儿子 Young Tom两个人在这个比赛中完全称霸,各赢了4次冠军。

Young Tom自1868年开始三连霸,冠军皮带未曾离开他手上,而他的杆数也是创纪录的低。在1870年,他的36洞总杆数为149杆,远比其他 历届冠军的总杆数低了13杆之多。在此之前,比赛一直是在Prestwick 球场举行,但为了筹募基金购买新的奖杯,”Royal and Ancient俱乐部”和”Honourable Company of Edinburgh Golfers”被邀前来共襄盛举,并轮流举办比赛。就在这个时候,后来闻名世界的英国公开赛银瓶奖杯 (silver claret jug)取代了原先的冠军皮带。
1894年之后,位于Kent 的Sandwich之Royal St George球场,成为英国公开赛第一个非苏格兰球场,下一个则是1897年在Cheshire的Hoylake之Royal Liverpool球场。

英国公开赛﹝British Open ,2005年后又名The Open﹞是四大赛中历史最悠久的大赛,举办至今曾因两次世界大战而中断12年。

华人参加此赛:以1971年吕良焕以一杆之差败给李屈 维诺而居第二名为最佳,1973年居第五名。 1960~1970年间﹝亚巡赛总冠军可获参赛资格﹞ 曾参加此赛的华人有谢永郁、吕良焕。 1975~1988年有郭吉雄、谢敏男、许胜三、许溪 山、吕西钧、卢建顺、谢玉树、陈志明、陈志忠、何明忠,1989年后十年无华人获得参赛权,直至2000年叶伟志由会外赛打入,但两轮后未晋级决赛。 2001年之后无人获参赛权,2007年梁文冲获大会 邀请参赛

美国PGA 巡回赛

自从在1916年开打以来,PGA锦标赛已晋升至全世 界所推崇的四大赛之一。每一年的八月分,来自世界各地的菁英职业球员,都会聚 集在美国一座顶尖的球场,为Rodman Wanamaker奖杯而拼战,而截至目前为止,仅有58位球员捧过此一大奖杯。

整个PGA锦标赛的构想来自百货业巨人Rodman Wanamaker,他邀集了当时的主力球员及其他的业界代表,包括Winged Foot 的球场设计师AW Tillinghast,在纽约市的Taplow俱乐部进午餐。在1916年的1月16日,35位人士包括 Walter Hagen在内,召开了美国PGA的起草会议。

会议期间,Wanamaker提出一个建议,认为有必 要成立一个组织来负责一场年度性的纯职业球员比赛,并愿捐出2,500美元作为奖金的一部分。第一届的PGA锦标赛在纽约Bronxville的 Siwanoy乡村俱乐部举行,由英国出生的球员Jim Barnes取得冠军。

在比赛热烈的20年代,冠军球员有Walter Hagen、Gene Sarazen及Leo Digel。 Hagen最后总共拿下五场PGA锦标赛头衔。 Byron Nelson在1940年以赢一洞的成绩打败Sam Snead。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比洞赛规模降为32人。 Snead一共拿下七次的头衔,他称1942年的 PGA锦标赛为最刺激的一次,他在第35洞切进一记60呎的博蒂,取得比赛胜利。 Ben Hogan在1946年赢得此比赛,他在比洞赛制时期由资格赛打进来七次,27次的出赛赢了22次。

在1957年,PGA锦标赛企图改为比杆赛与比洞赛的 混合比赛,但未完成。电视转播是使得PGA锦标赛想转成比杆赛的原因。隔年1958年,整个赛制由比洞赛转变成比杆赛,由 Dow Finsterwald以276杆取得首届胜利。
在60年代,南非的Gary Player在1962年赢得冠军;Nicklaus在1963年取得自己五座冠军的第一个;Arnold Palmer曾创下68-68-69-69的纪录,却未曾赢过任何一场比赛。

1971年Nicklaus在PGA National高尔夫俱乐部再次取得冠军,而成为第一位二度拿下个人大满贯的职业球员。在后来的13年内,Nicklaus又取得四次的头 衔,包括两次的第二及九次的前四名。在’80年代,Nicklaus追上Hagen的纪 录,同是PGA锦标赛最多胜者,他的第五场胜利还创下七杆的最大胜差。

华人参赛记录:陈志忠是第一位打美国PGA锦标赛的华 人球员。 1982年陈志忠考取美国PGA会员,1983年 PGA巡回赛总奖金排名第68名而获得参赛,并以第72名作收。 1984年廖国智也考取美国PGA会员,但他在PGA 巡回赛成绩不佳。 1985年陈志忠再次参赛获得第11 名,而他哥哥陈志明获得第3名成为此赛成绩最佳之华人。之后的1986~1988陈志忠都有参赛但成绩不理 想。 1989年之后就再也无华人前去参赛。

关闭跟贴